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实践策略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以及文字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语言实践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语文教材上的内容,并能熟练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不断领悟语言的魅力,逐渐增强对语言的感知和应用能力,最终做到学以致用,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依据文体,设计语言实践活动    

在落实语言实践活动时,教师首先应当对课文的文体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了解文体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教师设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同样在编排教学内容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语文课本中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文体,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了解所教课文的文体,事先归纳好这一文体的特点,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加强对文体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引导学生对比新学文体和已学文体的区别,并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同一文体的不同课文。可以说,在了解文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可以丰富和优化语文课堂。要知道,语文教学和文体教学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学生对文体毫不了解,那么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表达,都会出现很大的困难,教学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语文文体特征的教学,不能每一种不同的文体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如,说明文和记叙文教学的侧重点应该是不同的,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它们的特征针对性教学。所以说,加强语言实践活动的前提是了解课文的文体,并设计正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课堂提问,引领语言实践活动    

提问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但采用何种提问方式才能明显拓展学生思维一直是很多教师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不少教师的提问方式是归结性的。以《军神》的教学为例,教师在一开始上课时便向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通过阅读课文,可以总结出将军的哪些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个问题被反复提出,学生的回答也只是很宽泛的几个词:坚强、勇敢等。这样的问题并不能真正使学生拓展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又如,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这一课时,有老师提出: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祖国的?这个问题一提出,很多学生陷入茫然的状态,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这一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具备如此强的概括能力,也无法组织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而这个问题对学生的思维也有一定的限制,很难让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去思考。但若将问题改为:通过熟读课文,你对每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会很容易展开思维。很显然,开放性的问题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拓展有很大帮助。    

三、联系生活,用情感体验培养语感    

在教学语文阅读时,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共同走进课本,融入自己的情感去体验和领悟文本,并结合实际生活经验,真正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例如,在讲解《蜗牛的奖杯》第二自然段时,首先让学生多次朗读这一自然段,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抓住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讨这一段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让学生明白不应该像蜗牛那样居功自傲、不思进取,而应该正确对待自己所获得的荣誉,保持谦虚的态度,一直努力进步。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再次朗读这一段,告诉学生多读书可以帮助理解所写内容。当教师在黑板上重点标出“遥遥领先、所有的对手”等时,问学生:通过阅读,有哪些动物参加了比赛呢?最后谁是冠军?有学生回答:蜗牛是冠军,因为它遥遥领先其他的动物。还有学生回答:我发现这一段在描述蜗牛超过那些动物时,举例后还用了省略号,说明有很多动物在蜗牛的后面,数都数不清。教师立刻表扬了这位学生,夸赞他读书读得很认真,注意细节,能够通过阅读文章的文字和标点正确回答出问题。    

四、结合内容,给予语言实践空间    

在语文课堂上加强需要实践的训练,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仍然把教学重点放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但只是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讲解,而学生在不停地记笔记,虽然每个学生看起来都很认真,但死记硬背只能达到一时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相关的语言实践,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力,更让学生对语言学会表达和运用。现在很多教师采用的是随文练笔的方式,即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随文练笔不是简单地写读后感,也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是将阅读和写作两者完美结合,提升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比如,在教学写景类的文章时,学生会跟随文章优美的语言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在这时可以让学生模仿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写一写熟悉的景色。当然,语言实践教学不能忽略口语练习,口语交际是最直观,也是最能体现语言能力的表现方式,加强说话训练是不可或缺语言实践活动。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实践训练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有利于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符合语文教学的基础要求,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真正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