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形式”为核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以言语形式为核心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言语实践是其中重要教学途径之一,社言语实践主要指的是个人在特定的语境中具体的语言运用和表现,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促进新思想以及新言语的教学作用,可以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保持动态发展,对整个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进一步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探究以言语形式为核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进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文体特点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中有各种各样的文体类型,除了记叙文之外,还有小说、散文、说明文、诗歌、童话和剧本等文体。每一种文体的课文都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写作风格,充分展现出具体的课文文体思维。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文文体的特点和风格进行教学设计,在文体意识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中,教师要有文体意识,不要将重点放在分析扫路人人物形象方面,避免将散文教学转变成小说教学。在散文的角度上看,文中在描写天游峰的过程中对扫路人进行了两次的外貌描写,与老人之间的对话也透露出作者得意——好奇——好感——惊讶——感动的心理情绪变化。“两次”对老人外貌的描写、与老人的对话以及作者情绪上的变化是《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了解和掌握文体的特点和风格进行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容易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表达方式以及作者思路。 

二、重视文章结构特点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重视文章结构特点,深入了解和挖掘文章布局谋篇。例如,在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山谷里的谜底》中,整篇文章结构为“提出疑问→两个旅行者揭开谜底→从中悟出道理”,这篇文章描述两个旅行者偶然间揭开了山谷之谜——雪松由于其枝条能弯曲,使得压在其上的积雪滑落,从而得以生存在多雪的东坡上。并揭示了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努力去承受,当承受不了的时候,要像雪松一样先弯曲一下,这样就不会被压垮,然全再伺机反弹。结构特点首先采用篇末点题,课文最后一句作为点睛之笔,为整篇文章天添加了些许寓意,从而达到耐人寻味的写作效果。其次,运用对比法。将雪松和其他树进行对比,其他树积雪却不懂弯曲,结果被压断了树枝,说明它们不知道退一步面对压力,结果反而害了自己。由此,反衬雪松懂得生存技巧,更突出了它的韧性。最后,详略分明,主要描述东坡以及东坡雪松情况。 

三、重视词句特点

    词句特点主要是指文中形式新颖以及表达效果独特的言语形式,和传统意义中的中心词以及中心句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文章中词句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文章相对于其他文章独特之处,或者在某种情况下是学生不会注意的细节,这种价值性的言语形式可能是文章中的标点符号,也可能是文章中词语的巧用,又或者是一组句子等,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价值性言语,并将其转化为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珍珠鸟》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其中的“我知道”为整句话增加了一丝神韵,改变了句子本身的节奏,准确的表现出作者当时的惊讶和欢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将文章词句的特点转化为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而有效把握文章言语形式的技巧以及效果体验。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言语形式为核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言语形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言语形式为核心,重视言语实践,进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从文体特点和文章结构特点以及语句特点入手,将这些特点转化为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进而实现言语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