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言语实践,提升核心素养

关注言语实践,提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什么?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能力指的是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听说读写,语文学习方法,习惯,思维能力,人文素养。从这两堂课上,我感到较缺乏。从课堂学生现状来看,我感受到学生不懂思考,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回到两堂课上,这两节课更多的是老师在教,老师在牵着孩子走,在每个环节要让孩子学什么?我想到我们今天在教以事悟理,通过学生自己教得,还是学生自己习得,这是两个不同的观点。如果是通过学生自己悟得,习得的话,在课堂会发现许多的学生思维的碰撞,会有思考的火花,既然是议花生,课堂上为什么没有显现孩子们在议呢?这个老师可以稍微想一下。课堂时间是有限的40分钟,老师讲得多了,孩子想得的少了,悟的就浅了。这堂课上,用在表格和老师的引读的时间上,可以适当减少。

在我教这一课时,学生议论了后面的“伟大体面”--难道我们就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吗?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被包装的社会,这个问题是不是有必要让学生去议一议,悟一悟呢?而不是像老师说的,希望做有用的人,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有用的人呢?仅仅是把核心定在不要炫耀,不讲体面,不注意外表,我不认同。如果这时,我邋遢地上来,大家对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这个人,不咋地。所以有时候,我们的体面在现在这个新时代,会有别的理解。刚才所说,我要表述的观点就是,更多给学生思和议的空间,让他们感觉说,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语文的东西。语文之所以特殊,之所以难教,不是像其他科目那样教知识。我们还有另一方面的目的,就是人文,人文素养。我们语文老师难做的就是把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高效地放在课堂。就像第二堂课的《钓鱼的启示》一样,讲得太多,学生想得太少。再次强调我的观点,我们要想方法让课堂里面多些思考。

丽聪回应:

感谢秋永老师的提醒,提醒我们如何改变已有的教学方式。备课的时候,执教老师她觉得很好,删去可惜,舍不得拿掉。秋永老师的这番话,也引发老师们的思考,我们要如何把课上得更有高度,更有理性思考,更切合孩子的实际。培养新时代的价值观,如何把语文素养落地?这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一个新思考。

林明雅:

亲爱的老师们,早上好!我是二实小的林明雅,刚才秋永老师主要从老师对课堂设计和把握的角度来谈这两节课。待会儿,我着重要说的是如何使用现有教材。

随着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在全国一年级全面铺开,一个名词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那就是刚才丽聪老师提到的“语文要素”。那么“语文要素”这四个字,我把它理解为语文课的训练点。这样理解有些偏颇,但对于我来说,比较浅。这样比较好看待这个问题,但是这种训练点并非是仅仅理解为机械性可以操作的知识点。它包括汉字书写,课文朗读,阅读策略与方法,习作的方法与技能,等等这些语文能力的落实与培养。所以,围绕“语文要素”这个词,我想说说这个课。

在这个“语文要素”中,在阅读教学中常常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课文,或者语文的阅读策略。一篇文章拿来,我要怎样去读懂它,怎样运用策略,去读出它的广度、深度与厚度?

在这两堂课中,都有落实。在《落花生》这课,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对比策略的运用。比如采用表格,对花生和其他水果的对比 ,第二处,提示语位置的对比,在《钓鱼的启示》中也体现了阅读策略的设计,一个是概括,一个是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走到文本中去,这也是一种阅读策略,为了落实以上几个阅读策略,我感觉了课堂使用板块教学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有效教学。

说起板块,比如落花生,我经常采用成板块,在这堂课里,老师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落花生这一课里,老师大概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简要程序:

写父亲的这段话,

深入理解作者指落花生想表达什么?

去感受为什么,这段的提示语如此简单。

这三个板块,就把这篇文章从浅走向深,从散走向聚。我教过这一课,我也带学生去理解提示语,但我没有教得这么得法,有力,所以这个版块很快地把一篇很散的叙事散文,聚焦到老师所要带领学生去了解和掌握的阅读策略中。

第二个说到问题导向。我也很欣赏在第二节课中的《钓鱼的启示》里头的板块设计。

从放鱼关注詹姆斯怎么做?

关注父亲怎么做?

关注规则怎么做?

三个板块很快地把原本深刻的文章,把深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讲出来,同时有两个环节的设计,给我的印象较为深刻。

一个是请为詹姆斯写下一条理由,这是落实孩子做这道题目时,必须文章前面的内容,并做出生意人概括,和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才能写出来。

第二个落实概括的方面是用“先……然后……最后……”来说说父亲是怎么做的。所以也就是说老师在使用这篇文章时,心里就有这些阅读策略的使用。在后期的教学环节设计里,有体现了我要达到这些阅读策略。我着重要表达的是,拿到一篇文章,一篇教材,我如何去解读它,使用它,进而去把握它。当然秋永老师的这番话,也是我的一点小小的思考。因为几天前在跟一位朋友谈孩子的教育时,他说他去培训时一个市区教育局长。他的孩子很优秀,这个教育局长跟他说,他教育孩子在小时候就抓六个字:坐得住,读得进。

能坐得下来,读得进去,我也很认可给孩子足够思和议的时间,我自己也会在课堂上思考,我们过于强势的话,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不是会揣摩老师的心,等待老师的给,而不会想着说,我要怎么去收获、获取?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当然,我们共同研读,也要如学生一般,坐下来把课和研读听进去,不能到此为止,接下来,我还希望说我们可以拎出来。拎出可学起来的东西,也拎出可能是我们共同存在的通病,然后去改善,研究,解决它,最后再把它放回去,放回我们的内心,放回我们的课堂。我想这样的话,领导的支持关注,参与老师的关注,备课组,街道的领导所付出的心血,不至于被辜负。

把部编版的“语文要素”落地到课堂,明雅老师作出了解读,用旧教材落实新理念的初衷,她诠释得非常好,引发我的思考:老师们如何从教的课程走向学的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学会终身学生,持续发展。这才是我们教研的最终目的,所以,老师们如何看课?明雅老师谈及的如何拎起来,去发现自己平时教学中的通病,然后,今天带哪些干货回去?你怎么把它放回到课堂中去。

丽聪小结——四点建议,一个期待

四点建议

一、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改变教学的方式,建立学本课堂。——周一贯

二、教学生不理解的,使学生能更进一步,教学生不会的,又就应会的东西。

我们每一堂课的设计,一定要有小目标。像刚才明雅老师讲的板块设计。每个小目标一定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方法策略,这样学生应该能学会。目标定位在孩子最近发展区的基本要求,也是让学生站在进一步的起点,在这一堂课中学有所获。

三、教学,要指导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

市进修学校的主题研读一直关注语文实践,如何落实到课堂。今天的对话形式,这些都是学生不容易注意,又需要学习的,聚焦到对话,让学生不一样。

学要引导学生有方法,有思考,有交流地学,他就能觉,他就能悟。司就是有讨论的,有交锋的。今天的课堂,我们觉得火候还欠缺,这样的课堂,我们一直努力地推动,但是,还是要往前走。老师要让学生有分享有交流,才能觉。在学生觉的基础上来指导,老师就能做到势如破竹,课堂才能成为师与生,生与生,学生与文本,老师与文本多维度,多向度,多层次的对话。师生就变成了学习的共同休,而不会仅以老师的主导来主宰整节课。我想,老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四、引领孩子的问

在惠娜老师的课堂里,可以看得到,让孩子来问,老师提了三个探究的问题,但如何让学生自己问出来,让学生真正质疑,学会提问题?学生提问题,其实就在说他的理解,提问的过程,就是培养孩子高阶思维能力,就是培养他进行深度的思考,这样的课堂,我们一定要努力去构建。

一个期待

期待我们在今后的主题研读课,老师能结合自己的一些主张 ,理念,与自己追求的理念一致,像名师的课堂一样。我们不能就课论课,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在。用一个个活生泩的课堂教学为例,来诠释自己的理念,让理念转化成看得见的行为,可操作的程序,让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成长进步,也能看得见摸得着,让所有参会的老师都有思考,让老师思考得多,用得上。听了这两节课,你带回去什么?这是我的期待。用好学的态度来践行部编教材新的理念,提高教学新的水平,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为我们晋江基础教育工作贡献一份新的力量。